為書展狂不為書狂 港人每年去幾次圖書館?
發布時間: 2016/07/18 18:10
最後更新: 2016/07/20 11:07
書展開幕,近年書展都吸引逾百萬人次入場,成為每年暑假盛事,但其實港人為書展狂,卻不為書狂,根據康文署數字,港人平均每年去公共圖書館的次數愈跌愈少,平均每年去不足5次,相信有不少人更已很久沒去過圖書館。
康文署數字顯示,港人每年平均到訪公共圖書館的次數,由2011年的每年平均5.9次,減至目前的4.8次;總借書量亦由2011年的5,545萬本,減至去年的4,919萬本,減幅已達11%。換言之,港人去年平均只到圖書館借6.7本書。而今年首4個月的借書量亦繼續下跌,只有約1,570萬本,當中中文書佔約76%,英文書則佔23%。
另外,圖書館借出的多媒體資料量,包括鐳射唱片、錄音帶、唯讀記憶光碟及影音光碟,亦由2011年的270萬項,大跌30%至去年的187萬項。今年首4個月的借出量僅有52萬。
書展的官方公布入場人次屢創新高,但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質疑:「為何我在現場所見,人流明明是一年比一年稀疏?」他曾向貿發局查詢入場數字、收支等詳情,但至今仍未有答案。
他慨嘆:
書展正在『年宵化』,人們進場不是看書,不是買書,而是找偶像簽名、打卡。很多人像在參與一個集體行為,亦非文化活動,只是行,猶如湊熱鬧、看個時裝 Show。
彭志銘認為,本港不少年輕人很「功利」,為考試、為寫閱書報告而閱讀。此外,本港公共圖書館選購新書籍的準則亦令人費解,不能貼近社會需要,
圖書館藏有的運程書、投資工具書比例愈來愈多!愛閱天文地理書籍的人就慘了!圖書館不是應有更高層次的文化觀嗎?很多大學生做研究、寫論文,寧願到大學的圖書館借參考書籍,不會去公共圖書館!今年是英國文學巨擘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,圖書館有否多向讀者推介莎士比亞的著作呢?
在電子科技愈普及的年代,汲取知識的模式、思維改變是全球化的問題,人們減少閱讀,是因為平日「閱讀」太多:
不是閱讀書籍,而是看網上零碎、不深入、短淺的資訊,看完就滿足了。有些人漸不為自己的無知而感羞愧,因為他們覺得Google一下就知答案。
電台DJ兼作家卓韻芝認為,亦眼見近年確有不少人往書展只購買文具、精品等,「大家好鍾意寫東西,但不見大家很喜歡看書。」
資深中學中文科科主任蒲葦亦對愈來愈少人看書感到唏噓,尤其是年輕人及中學生,
社會趨勢偏向急功近利,如閱讀書本不會為大家找來一份好工,大部分人亦不會覺得閱讀是一種修養。
康文署發言人表示,為配合市民閱讀模式的轉變,公共圖書館計劃在本年度購買或訂閱63個電子資料庫和8個電子書館藏(約有24萬冊),涵蓋不同學科的中文電子書、適合兒童及青少年的英文電子書,及多個電子報刊資料庫。
康文署亦推出了「我的圖書館」和「多媒體資訊」兩個流動應用程式,以及網上的「電子資源專頁」,讓市民可隨時隨地享用圖書館服務及數碼館藏等。
其實,新加坡公共圖書館亦面對閱讀習慣遞減的挑戰。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早前施出送書招數,只要市民在網上登記承諾培養閱讀習慣,便可免費獲贈3本圖書。活動本月初開始至今(7月18日),已有近31.1萬人報名。